《說話的藝術》 ◎講師:黃順成
藝術組:陳惠玲 整理
主講者簡介:
救國團心理學及演說實務指導老師28年 考試院文官中心特聘講師17年
高雄市公教人力中心特聘講師22年 清涼音有聲出版公司特約講師
傑出人才養成公司總經理 奧瑞岡協會創會會長
本文
親密關係不等於甜蜜關係
人與人之間常常是關係越親密的人越是離甜蜜關係越遠。
舉例來說,在家中常常會上演的一個場景是媽媽催促小孩快些起牀或快些吃飯,,小孩的回應是愛理不理的態度, 媽媽性子一急起來, 口氣就焦燥了,態度不耐煩了, 聲調也跟著往上調,小孩的反應也隨之對衝了起來。本來媽媽是好意,她關心孩子,担心孩子,怕他會遲到或是餓肚子,可是因為講話的口氣沒有讓孩子感受到媽媽的關心,他只感覺到媽媽喋喋不休的嘮叨, 於是親蜜家人的關係,不但沒有像俗話說的親蜜的人一定會有甜蜜的關係。 反而是更加的疏離。
好人不一定有好人緣
好人是否一定有好人緣 ﹖相信很多人都持肯定的答案, 不過在你下你的答案前,我有個故事要說,那是我朋友的故事---我的朋友搬新家, 他想要與新鄰居建立好關係,於是他就端著太太煮好的綠豆湯去拜訪鄰居, 拜訪的第一位鄰居拒絕了他的綠豆湯,第二位鄰居說了聲不好意思後收下他的綠豆湯,第三位鄰居高興的收下他的綠豆湯。
晚餐後, 我朋友的門鈴響了, 他拜訪的第二位鄰居端著他太太煮好的紅豆湯說:謝謝你送我們的綠豆湯, 這是我太太煮的紅豆湯請你們吃。 過了一會, 門鈴又響了, 是第三位鄰居來了,他帶來一個空碗, 他說: 不知道你們是否還有綠豆湯? 因為今天你們送我的綠豆湯很好喝。 我的小孩都喝光了還覺得喝不夠。下回你們還會想要送誰綠豆湯或禮物?( 第一位鄰居,沒人舉手,第二位與第三位鄰居, 平分秋色)。 第一位鄰居, 拒人千里之外,當然沒有人緣, 可是第二位鄰居有來有往, 不是很好嗎?但---他的立即回饋看似不佔人便宜, 卻是給人很大的壓力, 第三位鄰居的舉止讓人覺得很直接可是卻無負担的壓迫感. 下回, 我想我如想要送禮,我會送給第三位鄰居。
一分耕耘未必一分收獲
曾經有一家公司請我去演講,談的是人際關係的相關議題。上完課, 就有人在私下與我談到公司人事升遷, 他認為自己在學歷, 經歷及績效上都優於其他的候選者, 但公司卻沒有選擇他, 讓他覺得很挫折。其實在這個人發問之前,我就曾與其公司的高階談過他們在作人選條件的考量上, 人際關係的和諧也是一大重點。 因為溝通可以讓事情事半功倍, 也可讓組織的效率更好。 若人只會埋首於自己的努力而不常溝通, 往往會讓組織內的成員無所是從。
真心往往換絕情
有個小孩大學畢業了, 也已經退伍 7個月了, 還沒有找到工作, 他每天就在電腦桌前打電動, 媽媽急了就唸了他幾句, 他不高興就踹椅子甚至於駡三字經,媽媽很難過就來找我談談, 我提醒媽媽說在說話的口氣上要讓孩子感受到關心。 後來, 媽媽與我分享她在改變說話的方式後, 孩子跟她提到其實他對自己尚未找到工作的這件事也很煩, 他有積極的在找工作中只是目前尚未有結果。
什麼樣的人,說出什麼樣的話
說什麼樣的話,會成什麼樣的人
說話其實是人性格的一種顯現, 有一個人他一生平順---出生在一個衣食無虞的家庭, 在求學的過程中, 國小、 中學、 大學然後出國留學,一路順遂。之後, 娶了一個漂亮的妻子, 然後在政府機關服務, 官位也扶搖直上,令人羨妒。 這種人說話的方式就會温吞像個儒士一般。
另一個人是出生在一窮二白的家庭, 他一開始的資源就很少、在求學、工作的過程中,他必須更加努力才能獲得成功,所以他說話的口氣就會較上面的那一位霸道許多。
若你想要他們互換說話的口氣及用語,那他們會不知道要如何說話了, 因為什麼樣的人,就說出什麼樣的話, 這是與其成長背景息息相關的。
學習說出愛的語言 讓生活 處處充滿藝術的感覺
常有人說:說話是一種藝術, 藝術是讓人能感受到美的情緒反應, 那麼, 說話要如何能讓人感受到美的情緒反應? 有個員外添丁的故事或可作分享: 有個員外他有了兒子, 大家都來祝賀, 有個人說: 這孩子臉圓圓的, 定是個好命的人。 又有人說:這孩子相貌堂堂將來必當狀元,這時,另一人也說話了, 他說: 這孩子是個人, 將來一定會死。 這第三個人說的是實話, 可是卻被員外趕了出來。 第一個和第二個人說的未必能成真,可是卻有觀照到當事人的感受。
喬‧吉拉德, 是一個賣車子的仲介人, 有一次在賣車子的時候, 他不斷的向買者提到車子的諸多優良性能, 心想一定會成交, 可是生意並沒有作成, 他有些懊惱, 就問對方是不是不滿意車子? 對方的回答令他很詫異, 對方並沒有不滿意車子, 只是他在解說的過程中一直以車子為中心, 而沒有關心到對方為什麼要買車子, 車子對對方有什麼用途。他說他這才了解到他以為賣車,車子最重要, 現在他終於明白:賣車有比車子更重要的,那就是要能先關照對方內在的感覺。
說話是性格的顯現
有人說我的個性就是這樣的直, 說話也很真, 但如上面的某些例子我們知道真話不一定顧慮到人的感受。 那,可否能不違性格又能顧慮到人的感受的說話呢?
我以一個字:” 軟”, 英文的拼音是SOFT 來說明如何培養說話的藝術。
若我把SOFT拆成以下的幾個字
S: Smile(微笑) O:Open Posture(開放的態度)
F: Forward lean(身段要柔軟) T: Touch(多多互動)
或許更容易理解, 但可能有人會覺得知易行難, 那我就再分享一個故事:
有一個老兵養了一隻鸚鵡, 它會說:作什麼。有一天,老兵的水管壞了, 打電話找水電工來修理。 水電工來了, 按電鈴, 屋內有一個聲音問: 作什麼? 水電工回答說:修理水管的。 屋內又傳出:作什麼?的問話, 水電工又回答說:修理水管的。 就這樣,相同的問話與回答,來來回回二十幾次, 水電工不耐煩就走了, 老兵原本在後院忙自己的事, 後來彷彿有聽到電鈴聲, 他就問說:作什麼? 有聲音回答說:修理水管的.可是老兵去開門, 門外卻一個人也沒有。原來是那一隻鸚鵡在來來回回的二十幾次中又學會了另一句話。
所以, 說話雖然是性格的顯現, 但是人的性格是可以加以歷練與調整的。
要知道我們不只是在應對他人,我們其實是在成長自己。
留言列表